控烟中心
TFK项目
控烟微传播媒体专家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5.06.11      来源: 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       浏览量:703      分享:

为了探讨如何将“微传播”效果发挥到最大化,如何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以构建新时代全媒体健康传播平台,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于6月10日召开了“控烟微传播媒体专家研讨会”。来自高校新闻传播学教授、在京的主要媒体记者、控烟专家、各社会团体的媒体倡导负责人共5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上海健促会办公室唐琼副主任与大家分享了上海市控烟微传播的案例。并总结成功经验,同与会者分享。唐琼建议:控烟微博矩阵的建立互动及相互支持;控烟核心微博号应及时提供权威科学的信息(卷烟调税为例);微信工作群的建立与辐射传播;微电影多专业支持的选题策划及传播渠道的提前介入。

来自云南省健康教育所的赵白帆副所长介绍了云南省健康教育所这样的专业机构与政府、NGO携手,通过一系列控烟项目的实施和控烟活动的开展,成功打造了一支控烟志愿者团队,其中有学生、医疗卫生人员、公务员、警察、新闻工作者、商人等社会各界人士1400余人。并分享了微信传播的经验和体会,对通过志愿者团队微信开展控烟传播提出了建议。

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的郑频频教授同与会者分享了复旦大学在预防医学MOOC中控烟部分的制作过程中的体会。她说2012年开始,MOOC (Massive Online Course,大型在线课程)席卷全球,给大学教学机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样,控烟传播特别是控烟工作能力培训,也应该及时与新的传播方式接轨,充分利用这种传播方式。让控烟工作能力培训采取MOOC的模式,不是课堂上的一个单纯“传授”知识点的场所,而是“知识传授”功能前移,大部分时间用于组织讨论,从而生产新知。

通过以上的案例解析,与会代表就全媒体时代下,控烟微信、微博的发展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王帆博士对新探的官方微信公共账号“控烟新探说”做了点评。他说,“控烟新探说”信息快、内容新,但是为持续性发展,“控烟新探说”内容上应该更深入的挖掘,话题应该保持连续性,这样更能提高关注度。

云南财经大学新闻学院的李晓霞教授从传播的效果出发,作了言简意赅的发言。她指出微传播应该选定精准的受众,保证传播途径通畅,最重要的是有效的传播给受众。

长春市健康教育所所长许兆瑞、云南超轶健康咨询中心主任李晓亮、传媒人刘清利等与会者都对微传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最后,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功焕做总结发言。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