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控烟再十年 ——中国签署WHO《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十周年
11月18日,由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及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主办的“挺控烟再十年——中国签署WHO《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沙龙”在京举行。数十位公众人物、法律专家、公共卫生界专家及媒体工作者参与沙龙。参会者共同回顾了中国控烟走过的十年历程,对下一个十年如何排除烟草业的干扰,加快控烟步伐,遏制烟草流行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出谋划策。
2003年5月21日,在日内瓦召开的第56届世界卫生大会上获得一致通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该《公约》旨在降低烟草使用对健康和经济的破坏性影响。2003年11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第77个缔约方签署了这个公约,并于2005年8月28日经过人大批准。此举表明中国政府已经认识到烟草使用对国民健康的严重危害,表明中国政府对《公约》的认同并愿意履行《公约》规定的包括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及全面禁止烟草广告促销赞助等在内的多项义务。
时至今日,“中国签署控烟《公约》已整整十年,十载光阴荏苒,十年风雨,十年追求。这十年是政府和各界人士逐步认识烟草危害的十年,这十年是我们为遏制中国烟草流行趋势顽强搏斗的十年。
杨功焕教授的报告回顾这十年的控烟历程,有进展、有纠结,有艰难,也有欣慰。
Ø 进展:控烟力量逐渐壮大,控烟氛围逐渐浓厚。政府机构对控烟的意识逐渐增强:无烟环境建设项目促进社会风气改善,地方无烟环境立法开始显现效果,无烟环境意识逐步深入人心。但是这些进展,远低于人们的期望。
Ø 纠结:控烟步伐缓慢,在国际舞台上中国控烟表现黯然无色。多项评估显示我国的控烟干预措施效果不佳,控烟履约绩效很低。由于烟草业反对图形警示上烟包,捧回了脏烟灰缸奖。现行《广告法》不能有效约束烟草业行为,烟草广告促销赞助随处可见,且借助新媒体流行有愈演愈烈之势。公共场所至今尚无有效全面的禁烟措施,7.4亿人饱受二手烟危害。
Ø 艰难:中国烟草专卖局与国家烟草总公司政企合一体制,使一个政府部门成了以卖烟营利的烟草商。由于烟草业在八个部门的控烟履约机制中起着主导作用,中国控烟与反控烟的博弈日趋激烈。烟草业的反控烟凸显利益集团对社会的危害。烟草业对控烟的严重干扰给控烟履约设置了重重障碍,使得控烟的道路崎岖不堪,步履艰难。
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我们高兴地听到来自最高层“关注民生,以人为本”的声音:我们看到基层政府创建无烟城市的决心;我们看到越来越多领域的专家介入控烟;我们看到大众传媒对控烟表现了极大的关注;我们看到了来自社会组织和广大志愿者执着地为推进控烟尽力。
基于中国不令人满意的控烟现状,与会者一致认为,摆脱烟草经济需要远见, “遏制烟草流行每走一步都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更需要政府部门展现改变的意愿和决心。
为了有力推进中国控烟进程,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在当前履约环境下,唯有完善控烟法制才能从根源上控制烟草流行。各界专家就“构建无烟环境”及“禁止烟草广告促销赞助”进行了热烈讨论。专家们呼吁尽快出台国家层面的环境无烟法规,让每一个公民享有安全、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立即修改现行《广告法》,全面禁止所有的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
在写有“挺控烟再十年”、“禁止烟草营销”、“给我们的孩子一个无烟的未来”等的倡议板上,参会嘉宾郑重地留下签名。他们寄希望于,在下个十年,中国应能和世界其他发达国家比肩!成为国际控烟履约的模范”。